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药专业 > 中草药汇编 > 中药大典 > 根类 > 甘草
编号:10819829
甘草之名来自干草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3年12月4日 《健康时报》 2003.12.04
     过了些日子,几个病愈的人特地登门来答谢郎中,说吃了他留下的药,病就好了。草药郎中一听就愣住了,而他的妻子却心中有数,赶忙把他拉到一边,小声对他如此描述了一番,他才恍然大悟。草药郎中又急忙询问那几个人的病情,方知他们分别患了咽喉疼痛、中毒肿胀之病。此后,草药郎中便在治疗咽喉肿痛和中毒肿胀时,均使用这种“干草”。由于该药草味道甘甜,郎中便把它称作“甘草”,一直沿用至今。

    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临床中药系常章富教授点评:

    上述关于甘草之名来自“干草”的故事,是其名称来历的又一种民间说法。读来虽十分有趣,但那位郎中夫人的做法着实令人吃惊。然服后未出问题,真是不幸中的万幸。甘草是一味常用中药,其药用历史少说也有2000多年。它源于豆科植物,药用部位为根,产于我国的内蒙古、甘肃、新疆等地。

    中医认为,甘草味甘,生用与炙用性能略有差别。生用性平而偏凉,功能清热解毒,治痈肿疮毒、咽喉肿痛及药物、食物中毒等;炙用性平偏温,功能补中益气、缓急止痛,治心气不足之心动悸、脉结代,以及脾虚气弱、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等。此外,无论生用炙用,还均能润肺止咳、调和药性,治各种咳喘及用于缓和药性峻猛药物的毒烈之性等。

    中医还认为,它与其他中药一样,对人体也有不良作用一面。首先,它能助湿壅气,湿甚中满及浮肿者忌用;其次,它与大戟、甘遂、芫花、海藻相反,故临床配方不能与这些药同用。此外,其味道虽甘甜可口,但却不能大剂量长期服用,反之,则易引起水肿,临床应用切勿忘记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(从前,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位草药郎中,他经常热心为人治病。有一天,郎中外出给一位)